巡检司在泥汊的建设和发展,使昔日荒凉的泥汊冠盖如云,热闹非凡。街道枕堤跨河,帆樯络绎,漕船川流不息,商旅往来频繁,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。1551年春,吴廷翰送长子吴国宝赴成都上任,就是从泥汊口登舟而行。吴廷翰在《成都舟发泥汊河》诗中写道:花林欲别惨无言,便出泥汊非故园。风雨亦知入意绪,相留一夜宿江门。
波光粼粼的江水从泥汊口静静地流过,一排排民居倒映进河里,微风拂动,就像漂浮在河水上,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。大堤下来向左拐便是泥汊老街,承载了太多风霜的的老街,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和时代的变迁,如今是一幅冷冷清清的景象,有的门户紧闭,有的房屋已经颓圮。
走到老街河西路9号时,一位路过的汪大爷指着一片废墟说:“这里过去是杨家大院,小时候经常在这里看戏。”如今,呈现在眼前的杨家大院丝毫找不到当年的繁华场景,寂寥荒凉,几根粗大的石条梁柱散落草丛中。当年杨家大院不知遭遇何种变故,已无人能说清了。
老街是昔日泥汊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商贸中心,因乡镇区划调整而几经移位,使得老街渐渐斑驳褪色。1955年,人们在杨家大院建立了泥汊区公所,一直到1992年撤区并乡,区公所方才终结他的历史使命。60多岁的谢业清说:“我是1986年由教师改行调到镇党政办工作,在区公所工作了十多年。”在他的记忆中,当时乡镇干部工作条件是艰苦的,吃水要到江里挑水,夏天晚上天热就扛着凉床到河驳岸或轮船码头边乘凉。很多干部住在区公所的老房子里,由于年久失修、墙体脱落、窗棱残败,冬天一来就用纸把窗糊上。下村工作大多是步行,最多骑个破自行车,风里来雨里去。收交农业税、统筹款,以及计划生育,这些不好抓的工作,乡镇干部就成了“钻进风箱的老鼠,两头受气”。有时“跑断了腿,磨破了嘴”,最后落不到一句好话,个中辛酸和无奈、旁人是很难体会到的。